
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
美国一边拉拢莫迪,一边坐局打击印度经济,恩威并施下印度会彻底倒向美国吗?
2023年6月21日,印度总理莫迪访美,令外界诧异的是,美国将接待规格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国事接待。
美国在礼仪上重视莫迪无非是想拉拢印度,然而他们对印度企业做的事情,可不像拉拢的样子。
美国对印度的企业做了什么?印度的经济受到了怎样的冲击?
印度经济问题
印度的经济,不如别的国家那样多地开花,莫迪依仗的企业就只有阿达尼集团。在莫迪帮扶下,阿达尼集团成为了印度的垄断企业,涉及电力、能源、国防等领域。
然而这样一个,对于印度来说是唯一经济支柱的企业。
今年一月末,美国突然发起了对阿达尼集团的攻势,兴登堡公布了一份不怎么显眼的报告,清楚地记录了阿达尼集团操纵股票和账目造假等欺诈问题,集团信誉一落千丈。
兴登堡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做空机构,影响力较小,它的报告一般不会引人注意,也很少有公司会采用。
令人意外地是,这一次华尔街其他机构竟然应声相和,齐心协力地攻击阿达尼集团,导致集团市值大跌。
华尔街巨鳄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,很快就对危机中的阿达尼集团进行了收割行动,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,阿达尼集团直接蒸发了一千多亿美元。其中,美国贝恩资本的收割行动最引人注目。
贝恩在阿达尼出现问题后,迅速的与其签订了协议,收购了部分产业。这不免让人怀疑,他是否已经提前知道这场风暴将会爆发,并做好了预案。
通过此次收购行动,贝恩资本获得了阿达尼集团旗下金融和房产,这两个部分九成的股权,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。
贝恩资本借着阿达尼集团的金融和房地产公司,顺利进入了印度市场。同时,贝恩资本在阿达尼集团的持股比例也上升了,它对集团事务也因此有了发言权。
在此之前,由于这个巨无霸集团涉足了国内多个重点领域,所以一直受到莫迪政府的保护,并拒绝外国资本占有股权优势和话语权,而贝恩资本的收购行动直接挑战了这一原则。
在这次有针对性的做空行动中,美国和西方的新闻媒体也出力不少。
正在阿达尼和莫迪手忙脚乱之时,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又给了两人当头棒喝,利用舆论武器,在世界范围内大肆宣传两人的交易型关系。
与此同时,BBC也播放了名为《印度:莫迪问题》的纪录片,矛头直指莫迪,这个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他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,邦内发生的宗教骚乱和武力镇压行动。
BBC此举显然是为了使穆斯林群体回忆起莫迪曾经的暴力镇压政策,营造民众的负面情绪,直接对准了明年的印度大选。
华尔街资本的收割行动和各国新闻媒体的报道,共同将莫迪推上了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,两人的关系再次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好奇。
印美关系
美国狙击印度经济支柱企业,却又转头拉拢莫迪,印度会不会就此倒向美国呢?
在人口数量上极具优势的印度,在遭遇美国的狙击时,一个阿达尼的沦陷为何会引起,莫迪下一轮总统的竞争呢?庞大的印度,又为何会因为一个阿达尼就被拿捏呢?
美国选择做空阿达尼集团,不仅是这个企业直接影响印度的经济,更是其创始人与莫迪之间,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关系。
他们两人的联系,还要提起莫迪还只是一个部长的时候了。
那会两人进行了利益捆绑,虽然公开场合却表现的比较疏远,但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配合十分默契。
阿达尼为首的富豪们鼎力支持他的经济政策,在这群人的帮扶下,古吉拉特邦发展势头强劲,连续十年GDP增长超过10%,这些政绩也是日后莫迪能够胜选总统的底气和基础。
在古吉拉特邦经济大发展的同时,阿达尼控制的混合式巨型集团在政治庇护下也日益壮大,发展成了本土的巨无霸企业,同时开始迈向更多领域,扮演起了垄断寡头的角色。
阿达尼本人也在亚洲富豪排行榜上扶摇直上,并成功登顶。
在莫迪决定竞选总理后,阿达尼又成了他的众多支持者之一,为他的竞选活动保驾护航,不仅提供资金,还提供各类交通工具,保证莫迪能迅速往返于各地,拉拢选票。
正是因为两人的关系,甚至有人怀疑阿达尼全程参与了莫迪的总理竞选活动,包括费用,尽管莫迪对此矢口否认。
阿达尼的政治献金并非印度政坛的独有现象,这也是莫迪和阿达尼能够继续维持合作关系的重要原因。
莫迪成为印度总理后,也没有辜负阿达尼的支持,让阿达尼集团抢占商机,赚得盆满钵满。
例如,莫迪在实施改革政策后,拍卖了大量国有资产,借着与莫迪的特殊关系,以及自身的雄厚实力,阿达尼集团占据许多高价值资产,例如机场和电力。
疫情期间,阿达尼集团又借着莫迪的支持,在国内中小企业身陷困境而破产时,大量收购和吞并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,趁机将集团触角伸向各行业。
莫迪的支持是有原因的,最初是为了赢得阿达尼及其合作伙伴们对自己从政的支持,利用他们对经济政策配合提升自己的政绩,比如税收,以便自己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。
莫迪执政后继续支持阿达尼集团则是扶持起本土企业,希望这些本土企业能带动印度的经济发展,与外国企业竞争,防止外国资本控制印度核心产业,比如电力和能源。
可以说,阿达尼帮助莫迪拓展了政治版图,莫迪则为阿达尼打造经济帝国提供了便利。正是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,所以美国想要搞事情,首先就盯上了阿达尼集团。
不过作为一个,从独立开始就具有极大号召力的国家,印度也不是吃素的主。
莫迪的反击
美国想要拉拢印度,却先抑后扬的攻击了美国的经济。这种情况下,莫迪会彻底倒向美国吗?
对于美国经济、舆论两手攻击的手段,莫迪自然也没有闲着,及时的给出了回击的手段。并且,他并没有因为美国将舆论引向阿达尼就开始内讧,反而攻击起了美国。
莫迪对美国的攻击,采取了怎样的还击手段呢?
面对美国的手段,莫迪将火力对准了最容易解决的媒体宣传问题,直接封禁了这部纪录片,使所有国内IP都无法访问这部纪录片,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纪录片的传播。
在巩固本国的舆论阵地时,莫迪也开始对国外网站采取紧急行动,要求这些网站在印度的运营商立即下架这部纪录片。
印度外交部发言人也加入这场战斗,抨击BBC的这部纪录片是西方偏见的产物。在BBC播放纪录片的一个多月后,莫迪最终决定以偷税漏税的名义,查封了BBC办公室。
莫迪希望通过查封BBC来震慑英美媒体,向美国政府发出明确信号,即印度不会屈服于美国和西方的压力,更不会为所谓的英印、美印友好关系而容忍英美的恶意行动。
尽管拜登政府对莫迪的迎战攻势非常不满,但也无可奈何。相反,拜登还不得不主动推进与印度的合作。
2023年6月21日,当世界的目光都盯着瓦格纳政变时,莫迪访问了美国,并受到了高规格接待。访美期间,为了拉拢印度,拜登与莫迪签署了备忘录,准备联合研发6G网络。
拜登政府一直鼓励制造业回流,此次愿意主动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印度,也是为了防止印度在独立性更强的今天不受美国控制,希望通过技术产业联系拴住印度。
尽管如此,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也不会轻易倒向美国。印度的自我定位和美国对印度的定位是相互矛盾的,这是一个结构性矛盾,也是美国和印度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矛盾。
在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影响下,印度想像中国一样成为世界性大国,掌握外交自主权,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桥梁,做专制国家与民主国家的纽带。
而美国对于印度的定位,则是自己在印度洋和南亚的守门人。
除此之外,印度的独立性也是非常强的,这种独立性往往也会牺牲美国利益。最典型的案例则是莫迪在俄乌战争时,不顾美国封锁,疯狂购买俄罗斯石油。
两国无法相互信任,是莫迪与拜登政府,可以合作但是不能完全倾倒的根本所在。
即使两国在未来进行了更深度的合作,双方必然会产生更大的矛盾,一旦印度将来强大起来,美国同样会像今天对付中国一样对付印度。
总之,从莫迪的种种政策行动来看,至少他领导下的印度不会轻易倒向美国,更有可能是利用美国拉拢印度的迫切心态换取更多利益。
